欢迎光临!佛山市茶业茶具集团有限公司
紫砂与茶

[市场分析]茶市场 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有多重要。

     中国是最早发现并利用茶叶的国度,茶叶在中国也被誉为国饮,聪明的中国人还把这一健康饮品推广到全世界。现在,全球有160多个国家在消费茶叶,一半以上人口在饮茶。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在开门七件事中的排位不断得到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的保健作用,开始加入到饮茶者队伍中。茶叶消费也给产茶区带来了真金白银,盛产普洱茶的云南思茅地区,每年的茶叶收入就达到40亿元。

      春天,是新茶上市的季节,作为茶的生产大国,我国近几年来在茶的消费量上增长迅速,在茶的消费结构上也日益多元化,然而,茶的品牌建设却还不尽如人意。茶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产业之一,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茶叶的产业链在不断延长,等待着更多的掘金者。

     新茶飘香又一春。每年的34月份,都是浙江新昌茶农吴胜平最为忙碌的时节。这些天,吴胜平和家人正在为月底前往北京的行程紧张准备着。而与吴胜平同行的,还有来自浙江省10个地市、60多个县市的300余名茶农和茶企业代表。

      “这些茶农已经集体包下了两架国航班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426他们将直飞北京,在宣武区的马连道茶城向首都消费者推介浙江名优绿茶。浙江省农业厅茶叶科罗列万科长告诉记者,在这次集体推介中,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松阳银猴等浙江省十大名茶全都在内,羊岩勾青、长兴紫笋茶等浙江众多名优绿茶也都一起前往。为了顺利落实此事,3月中旬,浙江省农业厅还特别邀请北京市宣武区区长前来杭州,商谈浙江茶叶进京事宜。

     我认为这是件好事。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茶农卖茶,不仅把单个农民不能解决的事情解决了,还有利于促进地方茶产业的发展,形成较强的区域经济优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福建乌龙茶、云南马帮普洱茶先后千里进京献茶,均引起了较大的影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茶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茶消费———

     传统走向现代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的调查发现,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茶文化热、名优茶兴起等多重因素下,茶叶的传统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的、多元化的茶叶消费趋势。

      以北方地区为例,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茶市,以往一提起茶,大伙首先想到的就是花茶,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花茶的消费一直占据着北方茶叶消费份额的 90%以上;而现在,这个比重已下降到不足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等迅速成为北方地区的消费新宠,增长势头迅猛,尤其是绿茶,近几年的增长速度一直超过20%

     与此同时,名优茶的发展也呈跳跃式发展。据统计,在20年前,国内名优茶的市场总容量不过万吨,而现在,名优茶的市场销量已超过20万吨。业内人士指出,包括龙井、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在内的,在2002年前后通过国家原产地保护的名优茶,因每年产量有限,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有机茶热成为近几年茶消费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有机茶成为大众茶消费中的新宠。最先打出有机概念的更香茶叶成为该领域的一道风景。据悉,更香茶叶目前销售收入额已超亿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拥有近50家连锁店。专家指出,有机茶的推出,既是中国茶业应对国际茶市绿色壁垒的利器,也是茶业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去年10月,沿用17年的《茶叶卫生标准》被新的《食品卫生标准》取代,在新的标准下,有机茶认证生产、加工和管理等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卫生和质量符合消费需求的同时使茶叶贸易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另外,功能性保健茶也成为茶消费的新趋势。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的几家超市和茶叶连锁店,各种花样的保健茶都占据有显赫的位置。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青睐这些保健茶的大多为时尚女性和中老年顾客,主要目的很明确,要么美容润颜要么强身健体,销售势头很不错。专家指出,新兴的保健茶在保持传统茶香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的消费需求,加入了诸如玫瑰、金银花、决明子等保健中药材,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的要求,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茶品牌———

     名茶走向名牌

     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

     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

     提到茶叶品牌,很多人自然想到龙井、碧螺春,不错,它们确实代表了原产地的牌子,可实际上它们代表的只是一种炒制工艺,大凡炒制成扁平状的绿茶都叫龙井,四川现在也产龙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庆的一席话让记者颇感惊讶。

      据悉,在浙江省内较有影响的龙井茶确实为数不少,比如狮峰龙井、大佛龙井、龙冠龙井、卢正浩龙井等等,而其他各类牌号的龙井也有数十种之多。为了维护自身品牌,各家在营销上都颇下功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下属的杭州龙冠实业公司是龙冠西湖龙井的拥有方,公司总经理姜爱芹副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为了让消费者明白、放心地消费,龙冠的做法是在继续强化龙冠这一大品牌的基础上,同时推出注明原产地的系列品牌产品,如龙冠西湖龙井、龙冠钱塘龙井等,以满足消费者。

     茶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放开的农产品,茶叶市场发育也比较健全,那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茶叶界的蒙牛、五粮液呢?曾长期供职中国茶叶总公司、现任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组委会执行副主任的王彤指出,茶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且国内茶叶资源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即使同一种类的茶,采摘时令、产地、气候变化以及炒制工艺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特质,这就造成了很多茶叶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整合行业资源,可能比品牌打造更为重要。

     茶叶本质上是农副产品,应该遵循这个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一个现实的路径是茶区把这些繁杂的小牌子统一起来,重点培养、扶植一两个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年艳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假如一家茶厂做广告需要20万元,那么20家茶厂就是400万元,如果把这400万元整合到一起来打造一两个品牌,那样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

     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由于绿色壁垒影响和品牌问题,尽管我国茶叶出口量一直在增长,但价格却在下降。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执行副主任王彤指出: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中国茶业要加大名茶转化为名牌的工作力度,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

    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今年1月国家商标局首次评定安溪铁观音和天福茶叶为中国驰名商标。我们正与有关部门着手完善这个体系,有望在今年底推出茶叶类的中国名牌。

     茶市场———

     单一走向多元

     茶馆业发展方兴未艾。

     茶饮料市场不断壮大。

     除直接消费茶叶外,通过对茶叶有效物质的提取,包括茶色素、茶多酚等在内的茶叶提取物正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刘年艳研究员告诉记者:尽管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我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增加了近3倍,但现在,我国人均年茶叶消费量仅为0.4千克,还不到世界人均0.5千克的消费水平。这也说明,我国的茶叶消费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茶产业称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原因之一。

     刘年艳研究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我国目前有净饮茶人口2.6亿,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为1.54千克,如果每人每天沏茶增至三杯,那么他们的年人均消费量将达到3.28千克;而国内饮茶人口每增加1%,消费量即可增加4万吨,如果饮茶人口达到50%的话,茶叶消费量将达到 200万吨。抛开国际市场不算,光国内的茶叶消费也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任何一个企业只要把国内市场做好,都会创造出一个很大的品牌。

     20 年来,中国茶叶市场经受过三次冲击:上个世纪80年代咖啡的冲击90年代初碳酸饮料、果汁、啤酒的冲击,以及持续至今的矿泉水、纯净水的冲击。尽管经受了三次冲击,但市场最终证明茶还是最佳的天然保健饮料之一,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大保健食品中,茶被列在第一位。专家指出,每一次冲击,都给茶叶市场带来了一次结构性的调整,同时也给茶产业的发展带来良好机遇———

     茶馆业发展方兴未艾。近年来,茶馆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茶叶的消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茶馆、茶楼、茶坊等各类茶消费场所已经接近5万家。在广东、重庆和四川等地,茶馆甚至成为地方的一种文化标识。而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大中城市兴起的茶艺馆,越来越为城市消费群体青睐。茶艺馆的兴起,对拉动茶叶消费、扩大市场显示出积极的意义,同时对于传播茶文化、提升茶消费水平,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茶饮料市场不断壮大。近些年,包括旭日升、娃哈哈、康师傅、统一、三得利等在内的知名品牌纷纷涉足茶饮料市场,可口可乐、雀巢等一批外资饮料巨头也先后进入茶饮行业。今年春节后,国内知名的农夫山泉也推出了农夫茶系列饮料,给竞争激烈的茶饮料市场注入了新的元素。据悉,茶饮料市场正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以简捷、方便的特点吸引了一批消费者,同时也为我国中、低档茶叶找到了一条出路。不过,专家指出,茶饮料业还需要不断加以创新,提高自身的科技含量。

     除直接消费茶叶外,通过对茶叶有效物质的提取,包括茶色素、茶多酚等在内的茶叶提取物正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日化领域,以茶为主题的牙膏、香皂、香波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医药领域,由茶多酚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而在食品领域,茶油、茶粉、茶糕点、茶糖果、茶餐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随着科技手段的提升,茶叶将进入更为广泛的领域,茶的魅力还将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示。

     如今的茶叶早已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已经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茶叶景区旅游、茶文化交流以及各种以茶为主题的博览会、文化节等,都将成为未来茶业发展的新亮点。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执行副主任王彤认为,茶叶将是中国与世界进一步增进理解、加强交流的文化桥梁之一,特别是2008年奥运的到来,中国的茶文化和茶礼仪必将得到广泛传播。

                      茶神谷综合


发布时间:2008-07-28  点击:834  <<< 回上页

版权所有 2008-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佛山市茶业茶具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佛山市禅城区中国陶瓷博览城陶博8路八座之8
联系电话: +86-757-88888888  +86-757-99999999  图文传真: +86-757-77777777
网站访问统计:人/次 网站管理